您现在的位置: 小学生作文网 >> 三年级作文 >> 三年级日记 >> 正文
读书随记57《独自在13亿人中》《男男女女》《谈
 更新时间:2013-03-17 22:50:44  [标签: 读书 独自 随记 男女 ]

读书随记57

读:

《独自在13亿人中》

与彼得海斯勒那三本书不同,这本书大体上接近于走马观花,一个德国中年男人,自上海出发,沿着国道一路西进直到那个神秘的高原,这本身应该是一次有趣的旅行,我曾经不止一次的梦想能有一次这样的旅行,然而,我却总是不得成行,也许是西方人的假期看来总比我们要多?或者说是西方人愿意在旅行上花费时间花费金钱?好象最近几天中的某一天是所谓的世界读书日,看看报章,无一不是一副痛心疾首或是唉叹或是深沉忧虑着我们的国人是读书如何之少据说是年均零点七本,这个数字也确认少了些,不过,我不知道这数据是如何测算出,大多数的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一向是值得怀疑的,当然,还有专家辩解说现在低学历的都喜欢用手机阅读,这一部分的手机阅读量可能没有能够统计上去这解释也显得太苍白了些,手机只是随意地浏览,真是依靠手机来读书,那无疑是个笑话,何况这个诊断前面还要再安个“低学历”三字定语。这让人情何以堪?不过,专家们也别急着先评说我们这些芸芸大众是如何的不爱读书不思进取不懂修养,倒是得看看是什么原因造就了我们的国人这么不爱读书?在一个号称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古国,在一个有着敬惜字纸传统的古国,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斯文扫地?读书人缘何从社会的顶端直落?不要轻易地埋怨老百姓如何如何。我们很多的问题并不是老百姓的习惯问题,这么一个空洞的口号完全不能解决问题。我从不认为口号能解决问题,如同我从不认为高调的人能真做实事一样。夸大其词或夸夸其谈的人都是一事无成的人。

从写作者的角度来看,写作是表述个人意见的办法,至于意见正确与否却是仁者见仁的一件事。我们到某地去旅游完毕,也经常会写写游记,因此,外国人到中国来旅游一番后,有所思,有所虑,进而著书立说也没什么新鲜的,我们不必把阅读外国人写的文字当成一次崇高的提升自我与完美自我的过程,特别是那些指点我们中国人如何如何的之类的书,更不必奉如神明,有些外国人看中国只是其一见之明,或许并不准确,或许还面临着不全面的风险,如本书,有些描写,例如对中下层旅馆的记述,本书描写了不少这种小旅馆拉客、宰客、肮脏、漏水,下层的女性其它服务业从业人员等等,这种情形从现在的报道来看,应该不鲜见,然而作者此行大多栖息于这类小旅馆,经他渲染后,似乎中国全是这类小旅馆了。

从读者的角度来看,读一本外国人指正中国人的缺点的书并不意味着我们自身的修养就有了多大提高,读书与实践没什么必然的关联,当年柏杨的书是何等火爆甚至现在也经常提及,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该是什么样子还是什么样子,我们并没有因为因为柏杨的书而成为一个个纯粹的人,更不能指望着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了。从马可波罗一直到明恩溥到何伟,有太多的外国人在中国生活过,并且用他们的观念、他们的眼睛、他们的思维来看中国,所以我经常觉得我们生为中国人读他们的书,也许更多的是一次体验:一种旁观者的角度来看我们自己。认识自己是世间最难的一件事,很多时候,我们都能为自己的错误找到开脱,都为自己的失败寻找理由,为我们混乱的生活谋求某种安慰,这便是我们生活的信念源泉。

游记的写作出发点是作为一个旁观者还是亲历者?

如同戏剧表演,一个演员如同把自己等同于角色,无疑这个演员是有缺陷的,演员应该在角色之内表达人物,而在角度之外表达自我,所有的京剧旦角演员都会表演玉堂春起解,但所有理解玉堂春的成功演员演来就是是属于他自己的玉堂春,或是温婉或是冤屈或是内敛或是闷骚,而绝对不是与别人相同的玉堂春。因此,我以为游记的立足点应该是成为一个独立的旁观者,所有的风景我们每个人都是角自己的眼睛来看的,但是,相同的风景在不同的眼中绝对不应该是相同的风情。

如何旁观者的角度来看问题,那么旁观时所介入的深度就决定了理解的深度,而旁观者自身的立场或者说心态,或者说是思维理念无疑就成了一个旁观者的一个思考问题的原点,倘若旁观者存在着自身的思维定势,那么旁观者清这句话不免很难成立,俗话说就是:用有色眼镜来看人是不透明的。

我想这本书不够认真,或者说是本书保持者缺少了何伟的那种“慢”。我一向不太认同这种走马观花式的旅游,本书作者速速旅游中国,从书中可知其在每个城市所停留的时间都不很长,大概最长的是在成都呆了近十天吧,如果不是因为签证的问题,可能他在成都呆不了十天。如此蜻蜓点水式的,怕是很难对一个城市有足够的认知与理解,于是,我们在本书中就简单地读到了作者所接触的那些旅店服务员、摩托车拉客者等等,虽然说三教九流,但是终究失之肤浅。所以我们在本书中未能更多更好地对中国有所理解,作者抱怨他对中国人生生疏感觉,事实上这感觉只囿于他的不懂中文,接触的中国人较少并且范围较窄,以明恩溥来说,他因传教而在山东农村停留了十多年,而何伟也在涪陵任教三年,浮光掠影从来都不是认识一个城市和的最佳方法。我一向不认可大多数人的旅游习惯即是如此原因。我赞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但是,我从不认为到一个风景区跟着导游转两圈就是行万里路,国内那种赶鸭子式的旅游无疑是对旅游一词的亵渎。所以,从这个角度看起来,我从来不觉得五一或是十一那种旅游是旅游,完全就是人山人海的蚂蚁行军。不论是明恩溥还是何伟,他们都是以一种深入的态度来观察周遭的人们,一是传教一是任教,何况都习得中文,因此,他们更多的感觉不是一个局外的人的眼光。本书作者不习中文,因而只是一个来自于他个体的认知,而非一种双向的交流。可以说,时间及语言构成了本书作者始终游离的根本原因就跟我们现在稀里糊涂地就在德国开始一次跨越全德国的旅行一样,我们更多地可能也只是观察路边的人群,接触到饭馆的服务员,火车上的列车员等等,表象化的人们,我想,这些人群应该不具一个城市的内涵。

在路上,应该是一种心态,而不是一种状态。

《男男女女》

《谈情说爱相对美女私房菜》

太小资的书。我这样小城市里的小打工,没那格调,读来很吃力而无味。

《共产主义实录》

《旧戏新谈》(大家小书系列之一,黄裳)

经典的好处就在于随时阅读仍然能读出新意,现在的作者能够写旧戏的已经不多,而能够写来如此深度的迹近罕见。

《当彩色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

科学松鼠会是个有趣的团体,这本书读来轻松而快乐。

这是最近用kindle阅读的书,对电子阅读的感觉相当的复杂,

说实话,还是喜欢纸版书,那种阅读体验是电子书所不能比拟的,然而,书之售价贵已经不能评价,南周曾经大声疾呼:“实体书店已经死亡”,所以前些时候看报道说是要对实体书店进行补贴,我并不觉得这个妥当。当然,还有笑话说文艺青年们在书店读过的书觉得值得买的,回家到网店去慢慢比价后再买。我自己也差不多是这么做的,只是我经常会选择在网上阅读内容提要或是段落试读后再决定是否下单购买买书是一件比较纠结的事。现在的单本书价通常在三十元以上,若是有份量的书,至少百元左右的。而若是不慎买一本书粗制滥造的书则是一件非常令人揪心的事,钱财受损倒也罢了,偏偏浪费时间的很,只是现在粗劣的书却又实在是多。所以笑话里只是说文艺青年们在实体书店试读后觉得值得买的书回家再到网店去比价下单购买可见问题的落脚点并不是不买书,而是值得买不买罢了。

有学者认为现在的书价不贵,特别与现在人工成本相比,这话我承认所有的物价上涨都有道理,现在的物价应该来说都是不贵的除了超市的牛奶存货和某些药厂的胶囊药需要速速降价上午路过超市,某牛奶厂商请了美女们舞蹈助兴,远远地就听大喇叭里在声嘶力竭地拚命叫卖:大降价大降价,买一送一只有今天一天,明天就恢复价格你明天恢复价格,可是谁来恢复今天的消费信心?没有需要降价的东西,所以没有不应该涨价的东西,电价应该涨,水价也应该涨,书价更应该涨的不信的话,开个书价听证会,我保证书价在听证会后绝对是名正言顺地涨价谁见过听证会后不涨价的听证会?给个例子先。

而又有学者现在的专家学者比较多,而且都爱说几句专家说我们现在的人舍得花钱去买名牌衣服,特别是愿意进行投资,怎么却如此舍不得买书?何况才三十元这话实在令人倍觉委屈,老妈妈论会说:这个东西买了也才不过三十元,那个东西也是买了也不过才三十元,可是这也买那买,现在不存钱,将来万一拆迁,将来万一生病,将来孩子上学,可怎么办?对生活未来的不确定性决定了我们现在消费的确定性降低一些可能的消费,降低现在的生活质量来保障以后的不确定性。网上看到某个经济学家号召大众不到银行存款甚至是到银行把存款全部取出来这压根儿就是一个经济学外行的呓语,如果不存在现场记者断章取义的可能性的话,我甚至于疑心是假托某经济学家之名的假消息,也许是如卡梅隆的最近的那个大笑话一般的,真作假时假亦真,假药都能卖出真价钱,我们还有什么不能实现的愿望?经济学家不靠谱之处就在于有些奇怪的经济学家会莫明其妙地发布这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脱离实际的任务,我总以为那大体上是讹众取宠心态,譬如女明星脱衣服般的。

以前是在电脑是阅读电子书,每每坐在电脑前躬着腰,每每总是腰酸背痛的,特别是冬天的夜晚。后来有了ipad,阅读体验是不错的,至少冬天可以窝在床上读书了,然而,很快发现ipad对视力着实是折磨,我虽尽可能地降低亮度,可是在抱着ipad两三个小时后,眼睛还是会流泪不止,何况ipad还很沉真不适合抱在手上读,特别是上下班的车上,阅读很不便。当时买ipad就为了阅读电子书的。本来以为是一步到位的选择,却发现并不适合。

后来终于买了台kindle,轻便,眼睛不那么刺激,缺点是没带灯,暗处阅读不方便。而另一个缺点则是这个6寸屏幕的机器不支持原a4格式的pdf文档,得从a4的排版再切换成6寸的小格式,比较麻烦,当然,下书也很麻烦,天知道现在有多少种不同的下载方式,较早的emule、、迅雷等等,现在盛大的网盘、115的网盘,还有一些很少见的,光是注册还得记住密码,天知道这有多麻烦。


  • 上一个三年级作文:
  • 下一个三年级作文: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小学作文网(www.xiaozuowen.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