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小学生作文网 >> 六年级作文 >> 六年级写人作文 >> 正文
传统小说的写法
 更新时间:2013-03-17 22:29:08  [标签: 小说 传统 说的 ]

邓友梅的《陋巷旧闻录》,京味小说《鲁半截侃德昌里》。

传统小说传统在那里呢。就是听别人讲故事,把故事转述出来,基本上看不到作者太多个人的评说。有点象《聊斋志异》,就是把道听途说的故事,整理成精品,做出一道好菜。撒撒落落的,网拉得很开,看似散漫不经意,家长里短的,但在起承转合之间,却讲出一些精彩的传奇故事,看过之后让人唏叹不已。

《鲁半截侃德昌里》前面是一个引子,后面差不多都是说书式的记录,就是自问自答,自弹自唱,自吹自擂。在这些一个人式的桥段里,让你感受述说者的思维和表达方式,特别有地方风味,故事也起起伏伏,曲曲折折。故事讲得圆满,也就是要把读者能想到的疑问,由述说人一一都铺开来说,一层一层地解答好。小说先是来了一段“里”“胡同”“巷”的说法,娓娓道来,拉扯到地域风俗人情。起承转合也很是老套的做法。“北京不都叫胡同吗,这儿怎么出来个‘里’?”“闲言少叙书归正传,说说这德昌里的东家。”“大太太跟娄将军是患难夫妻,对将军有恩。将军从不敢在她面前打吵子。怎么个患难夫妻?有什么恩?这话说起来就长了。”“娄半仙坐矬子的车拐跑小福子的新闻,很快传遍盛京奉天。其热度与持久性比如今的小报强得多。直到一年后有一条比这更大的新闻出来,人们才转移视线。后来这条新闻是:大清国盛京将军增祥的夫人,叫胡子给绑票了。”传统小说的启承转合很自然很顺,由一事及另一事,由表及里,由果及因,很符合生活习惯性思维方式。

喜欢传统语言风格的机峰。“半截侃的最多也是政治人物的流言传说。有名有姓,有头有尾。有真有假,无凭无据。”几个“有”之后,最终却落于“无”,挺好的语言,有幽默智慧效果。“德昌里的房东姓娄,房客称他“娄将军”,不过谁也没见过他。”人见其名却不见其人,或者说只闻其声不见其形。“北京人有句俗语形容关外大兵:‘妈拉疤子是免票,后脑勺子是护照’。”“嘴里喊着:‘专治小孩食积奶积、大肚子痞疾、红白痢疾、跑肚拉稀……’”“惹得老鸨子骂闲篇儿:‘有舍银子舍钱的,没听说有舍×的!’”“正拿不定主意是住下来做点试探还是趁天没黑多走一站,这时从里边走出来个扎着围裙的小力巴,冲着大道喊道:‘住店咧住店咧,暖屋子热炕新被窝……’捕快听着这口音耳熟。仔细一看,原来是跟娄半仙同时失踪半年了的鲁矬子。就凑了过去,上下打量着叫一声:‘鲁矬子!’”这是典型的生活化语言,而且贯穿无巧不成书的古训,什么听着耳熟,什么上下打量,什么他乡遇故人,老套套,但读者喜欢挨套。“他们是划地为界,自立为王,像政府一样收租收税摊派粮款,也像政府一样维持治安管理民事。粮税不比政府收得少也绝不比政府收得多。维持治安管理民事不比清朝政府管得好但也不更差。”这就是生活的幽默。

传统语言,简洁,清晰,精巧,形象,生动。什么“眼尖”,什么“踩了个正着”,什么“附着耳朵嘀咕”,传神到位。传统小说在刻画人物的时候,用语极平实,都是老套的语言,也就一两个字,或一个短语,但又特别能传情达意,浩如烟海,洒洒脱脱,搞不清文字怎么能弄成这样的效果。

传统小说读起来舒服,不费劲,直接的冲击力不象现代小说那么强,那么纠结。现代小说个性化的东西太多,内心和虚无的东西太杂乱,搞得人晕头转向。有些比喻之类的,体验很独特,感觉也很独特,虽然新奇,但是缺乏朴实的共鸣感,多数有点似是而非、模拟两可的样子。

这个小说,很有点故事会或传奇上的小说味道。要讲京味,倒也够,看老舍的茶馆就知道京味是怎么回事。


  • 上一个六年级作文:
  • 下一个六年级作文:
  •  

    作文专题

    相关作文

    服务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小学作文网(www.xiaozuowen.com) All rights reserved